谷芽
(药用植物)
谷芽,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稻(学名:OryzasativaL.)或同科植物粟(学名:Setariaitalica(L.)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全国多数地方均可生产,主产南方各省区。将稻谷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待须根长至约1cm时,干燥。生用或炒用。《本草纲目》:“消导米面诸果食积。”现代研究,谷芽可通过抑制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而具有抗过敏活性。该品所含的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链缩合葡萄糖,但该品所含的α-和β-淀粉酶量较少,其消化淀粉的功能不及麦芽。
- 中文学名
- 谷芽 guya
- 别名
- 粟芽、蘖米、谷蘖、稻蘖、稻芽
- 英文名
- Setariae Fructus Germinatus
- 来源
- 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 Beauv,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也有用稻的颖果经发芽而成)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杆直立,光滑。叶片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先端尖长,基部圆形,下面较秃净,上面粗糙;叶鞘光滑无毛,鞘口处有柔毛,略具纤毛。顶生圆锥花序穗状,通常下垂,穗轴密被细毛;小穗椭圆形,基部有刚毛1~3条,刚毛通常褐色或紫色,稀有绿色;第一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3脉;第二颖椭圆形,与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长,5~7脉;不孕小花的外稃椭圆形,结实小花的外稃平凸状椭圆形,3脉,表面有皱纹内卷,包着内稃。谷粒与第一外稃等长,卵状或圆球形,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与其他小穗部分脱离。花期夏、秋季。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产。
药材性状
类圆形,直径约2毫米,顶端钝圆,基部略尖。外壳为革质的稃片,淡黄色,具点状皱纹,下端有初生的细须根,长2~5毫米,剥去稃片,内含淡黄色或黄白色颖果(小米)1粒。无臭,味微甘。 出芽率不得少于85%。
性味归经
性温,味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用治食积不消、腹胀口臭、脾胃虚弱、不饥食少等。
主要成分
所含消化酶及维生素B有助消化作用;煎煮及炒谷芽会降低消食效力。
使用禁忌
胃下垂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