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药材库 >大蓟

大蓟

(药用植物)

  大蓟,中药名。为菊科植物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 ex DC.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本品茎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
中文学名
大蓟 daji
别名
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
英文名
Cirsii Japonici Herba Carbonisata
来源
菊科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地上部分或全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或更高。根丛生,长圆锥形,肉质,鲜时折断可见橙红色油滴渗出。茎直立,基部被白色丝状毛。基生叶有柄,矩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羽状深裂,边缘不整齐浅裂,齿端具针刺,上面疏生丝状毛,背面脉上有毛;茎生叶互生,无柄,基部抱茎。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苞圆球形,有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条状披针形,外层顶端有刺,花两性,筒状,花冠紫红色。瘦果椭圆形,冠毛暗灰色,羽毛状,顶端扩展。花期5~8月,果期6~8月。

产地分布

  野生于山坡、路边等处。分布于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药材性状

  大蓟草:茎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厘米;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大蓟根: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厘米,直径0.2~0.6厘米。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昧甘、微苦。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苦。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

  用量9~15克,水煎服,或捣汁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敷。用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主要成分

  鲜叶含有6-甲氧基柳穿鱼苷、6,4’一二甲氧基黄芩素-7-鼠李葡萄糖苷。并含柳穿鱼素,5,7-二羟基-6,4’一二甲氧基黄酮。据报道,全草显生物碱及挥发油反应。具有降血压、抗菌等作用,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服。
大蓟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