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芽
(药用植物)
麦芽,中药名。多生长在北方区域,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rn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湿度,待幼芽长至约5m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
- 中文学名
- 麦芽 maiya
- 别名
- 麦蘖、大麦毛、大麦芽
- 英文名
- Malt
- 来源
- 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颖果干燥而得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 100厘米。秆直立,光滑。叶鞘先端两侧具弯曲钩状的叶耳;叶舌小,长l~2毫米,膜质;叶片长披针形或带形,上面粗糙,下面较平滑。穗状花序长4~ 10厘米,每节生3枚结实小穗;颖线形,无脉,长8~ 14毫米,顶端延伸成8~14毫米的芒;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具纵沟,成熟后与黏体粘着不易脱粒。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材性状
梭形,长8~ 12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厘米。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
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健胃消食、疏肝和胃宜生用;回乳生用、炒用均可;止泻多炒用。内服:煎汤,用量10~12克,或研末冲服;回乳炒用,用量60克。
主要成分
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酯酶、氧化酶、催化酶、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地衣聚糖酶、苦杏仁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多种酶;还含大麦芽碱、大麦芽胍碱A、B及葡萄糖苷、禾草碱;又含腺嘌呤,胆碱,甜菜碱,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B、D、E,蔗糖等;另含Q-生育醌、a-生育酚、叶绿醌等;尚含白栝楼碱。
使用禁忌
孕妇、无积滞者慎服,妇女哺乳期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