荜茇
(药用植物)
荜拨,别名:毕勃、荜茇、荜菝、荜拨胡椒科,胡椒属。攀援藤本,长达数米;枝有粗纵棱和沟槽,幼时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毛很快脱落。茎细如箸,叶似蕺叶,子似桑椹,八月采,果穗可入药。产于云南东南至西南部,广西、广东和福建有栽培。荜茇果穗圆柱形,表面黑褐果聚成, 断面微红香特异,温中下气呕痛宁。
- 中文学名
- 荜茇 biba
- 别名
- 荜拨、荜拨梨、椹圣
- 英文名
- Fructus Piperis Longi
- 来源
- 胡椒科植物荜茇Piper long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下部匍匐,枝横卧,有纵棱和沟槽,幼时密被粉状短柔毛。单叶,互生,纸质,叶片卵圆形、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2厘米,宽2.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短渐尖,基部心形或耳状,两面叶脉上被极细的粉状短柔毛,下面密而显著,基出脉5~7条;叶柄下部的长达9厘米,中部的长1~2厘米,顶端近无柄,具密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与叶对生,无花被;雄蕊总花梗长2~3厘米,被粉状短柔毛,穗长4~6厘米,直径约3毫米,花直径约1.5毫米,苞片1,近圆形,雄蕊2枚,花药椭圆形,2室,花丝短;雌穗总花梗长1.5厘米密被柔毛,穗长1.5。2.5厘米,直径约4毫米,于果期延长,苞片圆形,花的直径不及l毫米,子房上位,倒卵形,1室,下部与花序轴合生,无花柱,柱头3。浆果卵形,先端尖,基部嵌陷于花序轴内与之结合,呈圆形,顶端有脐状突起,成熟时为红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至翌年春季。
产地分布
生于热带林下。广西、广东、海南、福建等地有栽培。
药材性状
圆柱形,稍弯曲,由多数小浆果集合而成。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齐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残存或脱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颗粒状。小浆果球形。有特异香气,味辛辣。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归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
用量1.5~3克,煎服。用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荜茇,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用清粥饮调下半钱,治痰饮恶心(《圣惠方》)。
主要成分
主含酰胺类化合物、木脂素以及挥发油。醇提物具有抗溃疡、抗心肌缺血作用。挥发油能抗心律失常、调血脂,并能抑制中枢神经。
使用禁忌
阴虚火旺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