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资讯查询

首页 > 热点新闻 > 正文

中国经济走势与制造业转型趋势

发布日期:2016-01-13     来源:作者: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点击数:181

       一、对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的分析
       从2013年到2014年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很可能出现一个深度调整过程。直到2015年之后,中国经济才可能走出这一轮调整,步入到中速增长轨道。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高速增长。现在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中国经济将要步入中速增长时期,以6%~8%左右的中速增长速度一直持续到2020年前后,到2020年后可能以4%~6%保持到2030年,这样2030年就可能提前20年实现小平同志所说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后,增速会进一步跌到2%~4%左右,就像当今大多数发达国家情况一样。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其他国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我国也不能例外。当然这不排除个别年份政府通过刺激政策可以使经济增长超过10%,但那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我们的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了,资源环境的约束也越来越严重了,即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环境恶化已经不允许有这么高的增长率了。
       目前这几年,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对我国很多企业和产业带来了不少的挑战,当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很多困难,都与这种经济背景有很大关系。
       不过从2015年以后,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如过去那么高,但是还可以维持一二十年5%~8%的增长,这在全球仍然属于高增长。
       中国经济前景整体是乐观的,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正处于中期阶段,相当于一个人正处于青壮年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继续推进,中国经济还将保持一二十年的中速或中低速增长。
       二是中央已经开始强调要加快改革。只要我们推进改革,就可以调动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推动技术进步,推进两化融合,推进结构升级,获得新的生产力,这叫做改革红利。改革是中国未来最大的红利。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总体是乐观的。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
       1、制造业信息化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带来产品利润空间受挤压的双重压力下,制造企业寻求制造增值服务和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益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的实现将会把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实现产品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等环节的数字化和集成化运行,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最终帮助制造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2、制造业服务化
       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与服务业的发展相融合,信息服务业本身就是服务业,而且信息产业不仅是服务业而且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之所以将产业分为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为了统计分析的方便,现实生活中这些行业都是相互交融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例如北京现代是什么企业?主要是制造业,制造汽车,但其服务业的比重也占到百分之二三十。所以制造业服务化、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交融发展,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3、制造业高端化
       所谓制造业高端化,就是要提高制造业及其产品的附加值,即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什么一定要高端化呢?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的需求档次上升了,必须高端化才能满足新的需求;二是“高成本时代”到来了,如果不实现高端化,企业就无法消化高成本、实现持续发展。
       4、制造业特色化
       在全球分工协作体系中,我们要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制造业。要依靠自身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制造业,形成我们的特色竞争力。只有具有特色才能有优势,只有具有优势才能有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可持续发展。
       5、制造业集群化
       要按照产业集群的规律去发展制造业。对每个企业来说,要尽量成为产业集群“种子企业”,或者主动参与到产业集群中去。为什么要推进制造业集群化?因为产业集群蕴藏着产业发展的核心秘密,凡是产业集群发达的地方,经济也比较发达,否则就不太发达。产业集群可以从多方面降低成本,如降低生产成本、营销成本、运输成本、学习成本、信息成本、交易成本,同时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应、集聚效应等。
       如何推进产业集群化?站在一个地方或园区角度来看,主要可采取以下三个措施:第一,要善于培育或引进产业集群的种子企业,通过种子企业的生根开花结果,带领一片产业集群的形成;第二,要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如商会、协会来发展产业集群,因为行业组织非常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第三,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作用,尤其是重视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
       6、制造业品牌化
       即发展制造业的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家、品牌园区,通过品牌来提高附加值,通过品牌来提高竞争力。现在许多品牌都被外国企业控制了,我们要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制造业品牌,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附加值,也让其他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国家为我们打工。
       7、制造业绿色低碳化
       也就是说,要推进制造业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去发展,大力发展节能减排的制造业。绿色低碳乃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积极主动适应这种潮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8、制造业国际化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制造业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协作,分享全球分工协作的好处。如果将体制方面也考虑进来,还有一个制造业市场化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今后要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去发展制造业,政府主要起到规划引导作用,为制造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只有这样,制造业今后才可能实现持续发展,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三、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主要产业
       根据市场趋势分析,根据对“十八大”报告的分析,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几个:
       1、节能环保产业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节能低碳产业。这个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消费者认可。现在消费者买任何产品,都开始关注这个产品是否节能、绿色环保和低碳,如果产品符合这些要求的话即使贵也愿意买,反之则再便宜也不要,这会成为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动力;二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也包括我国政府,制定了很多政策支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2、生态产业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从产业角度需要有生态产业发展。生态产业包括林业、部分农业、水产业及沙漠治理方面的产业等。我国面对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需要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来实现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发展经济的目的。
       3、海洋产业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的背后就是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捕捞业、油气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沿海一些省市已设立了蓝色经济试验区等来加快海洋产业发展。
       4、信息产业
       信息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迎来了一次发展高潮,在2000年前后虽然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没过多久又重新兴旺起来。信息产业正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将可能出现大的技术突破,尤其是在信息行业与制造业及其他行业的交叉地带,将产生很多新的行业。我们已经明显感受到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信息产业的发展可以不断降低信息成本,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所有产业都受益。所以信息产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5、绿色制造业
       制造业前面加上一个定语“绿色”,就是绿色制造业,这里的绿色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或节能减排。制造业下一步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绿色低碳,这是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某个制造业企业能率先在节能环保上做得比其他企业好,且将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它就能占领新的市场,获得新的竞争力。
       6、文化产业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了文化建设,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具体方针,包括要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创新文化的业态等。政府政策鼓励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学乐康安美”这些新的消费需求有很多需要文化产业来满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需要提高自己及其子女的素质,提高自己生活的品质,都需要文化产业来满足。
       7、大健康产业
       这里的大健康产业是指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产业、养老服务业等。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养老服务业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一个人都要追求健康、快乐、长寿,需要这个行业来满足,所以大健康产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8、生产性服务业
       包括金融业、物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其中商务服务业里面有一部分与信息产业相交叉。在金融业方面,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发展民营金融业,这在以前是受限制的,现在提倡要大力发展。在物流业方面,全世界500强中有几家是物流企业,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才刚刚起步,物流业中的快递企业主要是同城快递公司,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买东西都通过网购,这需要物流快递业来支撑,所以这个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9、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包括各种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都市农业和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比许多人通常想象的投资回报率要高,现代农业的产业链较长,产业附加值较高。目前在很多大城市的郊区,投资农家乐等现代农业回报就不错。
       10、与新型城镇化有关的行业
       新型城镇化涉及到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很多服务业。城镇化意味着人口和生产要素从效率较低的区域向效率较高的区域转移,可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同时带来很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四、对企业的建议
       1、培育新的意识
       新的意识包括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危机意识等。两化融合就是创新,在交叉地带最容易创新。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培育的四大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中就有创新意识。企业家更应该有创新意识,因为企业家的本质特点就是创新和承担风险。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企业要有危机意识和“底线思维”,做到未雨绸缪。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学习。
       2、找准新的定位
       首先是“定位决定成败”,然后才是细节。如果定位错了,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企业应始终围绕自己的定位。首先是市场定位,明确目标客户及其核心需求;然后明确产品或服务定位,围绕目标客户的核心需求,提供客户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接着明确盈利模式定位、营销渠道定位、组织机制定位等。
       3、制定新的战略
       新的战略有很多,这里主要强调三个战略。第一,降低成本战略。由于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速增长阶段转换,“高成本时代”到来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非常关键,只有降低成本,才能延长企业生存时间。第二,谨慎投资战略。只有当经济形势逐步走出低谷,改革和技术革命取得进步,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之后,投资才可以放开一点。但目前这些条件还没有真正形成,进行大规模投资还需要谨慎。第三,防守反击战略。在新形势下,企业一方面要谨慎防守,但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消极等待,要善于抓住新机遇进行反击。 
       4、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新的形势,围绕新的定位,开发相应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要符合前面说的消费结构升级、绿色低碳、政府政策鼓励三个标准及转型升级的九个方向。
       5、开拓新的市场
       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东升西降”的大变化。与此同时,全球市场格局也在发生新变化,据此企业要重点开拓新兴市场。近年来国内原来发展最快的沿海地带经济增速放缓,而许多中西部省市现在发展很快,因此企业也要高度关注国内这些新兴的市场。
       6、培育新的要素
       企业要发展新产品或新服务,就需要有新要素,特别是迈克尔•波特说的高级要素与之相配套,新要素包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目前市场较低迷情况下,企业可以将一些新要素先储备起来,待以后市场和生产规模扩大后用上。
       7、塑造新的品牌
       这里主要强调绿色低碳品牌。因为绿色低碳品牌一方面符合世界潮流,符合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广大消费者认可,同时政府也鼓励。所以塑造绿色低碳品牌效果最好。
       8、建立新的组织
       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大力降低成本。从组织角度来看,可通过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来降低成本。同时,企业要善于设立一些临时组织,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
       9、建立新的制度
       新制度包括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励约束机制、管理制度等。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培育企业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