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专题:两孩来袭——重启宝贝计划 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健康杀手 艾灸疗法——纯天然的自然养生法 “抗衰老术”——轻松逆龄无烦恼 准妈妈必知:如何“科学”坐月子 人群恐惧症 其实离我们很近
首页> 疾病养生 > 儿科 > 小儿麻痹症 >小儿麻痹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小儿麻痹症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导语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肠道病毒,可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这种感染通过肠道传播到全身,其中脑和脊髓受损害最严重。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主要分为4大方面:髓灰质炎病毒通过食物经口传播,例如被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 病毒经淋巴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可突破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在神经系统中复制导致了病理改变;过度疲劳、剧烈运动、肌肉注射、扁体摘除术和遗传因素等其他因素。



  小儿麻痹症的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为患者与病毒携带者,其中以隐性感染及无瘫痪型患者不易被发现,且人数多,在本病传播上起重要作用。发病前3~5日至发病后10日,患者咽部及粪便均可排出病毒。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病毒由粪便非出,经口进入人体。粪便排毒大多在3~6周后消失,但长者可达3~4个月之久。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手、用品、用具等,均成为传播媒介。

  3.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囚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很少发病。出生后3~4个月抗体水平逐渐降低,发病渐多,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小儿麻痹症的病因:

  在20世纪早期,大部分的健康保护资源被专用于被脊髓灰质炎感染的病人。在工业化国家中,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脊髓灰质炎发病已经基本消灭。在有效地接种疫苗之前,脊髓灰质炎通常在夏、秋季流行。在发展中国家,病毒通过被人类粪便污染的供应水传播。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容易通过这种渠道被感染。
12下一页
分享到: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